状态: 已结束 人浏览
时间:2018-01-19 12:00:00 至 2018-01-21 12:00:00
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群星广场A座2015-2019室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手机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“小三”。“爸爸,你只会玩手机,都不陪我玩
一会,你都成手机的爸爸了。”儋州市一名四年级学生小荣的作文引爆了朋友圈。作文的这样写的:
小荣的作文一经传到网上,众多父母看后都表示“心仿佛受到了重击”。小荣的父亲也反
思:“我确实感觉自己玩手机上瘾了,下班回家后总忍不住去翻手机,聊聊微信,看看朋
友圈。本来想着玩一下就好,但是打开手机后又忍不住多玩一会,时间就这样浪费了。”
台湾师范大学林旻沛教授提醒家长:
“ 小荣写的作文是不少父母的现状,很多家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连wifi,聊微信、刷微博、
看视频……花在手机上的的时间比陪孩子更多。当家长沉迷于手机,孩子或许会模仿家长,
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。
”
小荣的故事确实不是特例,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家庭中。腾讯视频的一则公益广告就反映了
这一现状。
视频讲述了一位父亲和孩子相处时,一直在看手机,转眼回头看孩子时,却发现孩子瞬间
长大了。孩子长大后,也忙于用手机社交往来,转眼回头看自己的父亲,却发现父亲已是
白发苍苍的老人。
视频反映了很多父母实际上只是“陪着”孩子而已,而不是“陪伴”孩子。父母真正的注意力,
其实在手机上。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,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。越来越多的孩子也
开始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,年龄逐年低龄化。
据调查,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:
★ 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,影响视力
★ 无法遵守与父母的约定,有成瘾倾向
★ 与父母缺乏沟通,有孤独感
林旻沛教授对这三个问题展开了解释:
孩子正处在需要家长陪伴的时期,陪伴不是时间上的问题,而是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。目前
中国家庭中,还是独生子女居多,孩子普遍缺少手足陪伴。如果父母没有高质量的陪伴,忽
视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,很容易让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。于是孩子便开始通过其他事
物来补偿,比如说零食、手机、电脑、电视等。
由于孩子年龄小,分析问题的能力差,自控力低,对色彩、画面有刺激感的电子产品就很容
易上瘾,再加上他们在生活中很少有高质量的亲子时光,便容易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产生持续
的心理依赖,不断强化孩子想方设法延长上网时间。
虽然电子产品的合理使用,对孩子认识新事物,接受新知识有正向的帮助。但孩子的人格、
社会性、情感方面,才是父母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重视和培养的,这就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来实
现。网络世界中的虚拟社会,没法让孩子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情感、预期,意
向,不利于孩子社会交往、情绪管理能力的健康发展。
面对孩子步入手机控、网瘾一族的行列,不少家长是手足无措的,只能采取强制管控的措
施,甚至会有一些言语和身体暴力的行为,但结果却是令人叹息。
台湾师范大学 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 教授
16年成瘾行为的学术研究及咨询经验
成功处理200余名成瘾个案
开办过演讲200多场、工作坊20多场
课程中你将收获
结合脑科学更系统地了解成瘾的成因
24次真实治疗过程作为范例
7个成瘾的诊断指标
13张适合国人本土文化的治疗工具
成瘾行为预防技术—避免上瘾
预防复发技术—不再沉迷
学完即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并执行
在课程结束后林教授将无私奉献
课上全部1000+页课件资料
期望学员学成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处,让更多人受益
马老师:13544068380【同微信】
德瑞姆心理教育
无签到红包
无签到礼品
无现场抽奖
距离活动开始前8小时可申请全额退款
发布人:德瑞姆小马
发布时间:2017-11-16 11:25:41
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群星广场A座2015-2019室